這次是讀匈牙利作家桑多‧馬芮(Sandor Marai)的《偽裝成獨白的愛情》,以前讀他的《餘燼》時就喜歡他的風格,有歐陸傳統的敘事,精煉過的情緒鋪墊在雋永的文字下,給我很舒服的閱讀體驗。3月26日星期三的晚上我來到公館溫州街相約的咖啡店,參與者大多是初次見面,讀書會的第一次要比預想中熱絡些,原本以為會不會像初次約會那樣結結巴巴,沒,大家坐下來後還接話接得滿順。

導讀人何致和以小說創作者的身分來看小說,給了我一些啟發,特別是他提到敘事時間與故事時間、獨白與自語。我想著想,如果人的一生是個故事,那麼人要花多少時間來敘說這一生,這兩者的時間長短意義何在?有人兩三句話就可以說盡一生,有人或許需要數十萬百萬字句來敘說。誰又贏了誰?誰又跟誰說?獨白至少還有個對象來敘說,自語是苦無對象還是自得其樂使然?是孤單泣訴還是自嘲解悶?是精神病發地喃喃還是有意識地自述?……不清楚,可以確定的是,這本小說是獨白,由四段不同人物的獨白組成的小說,所以有讀者不可見的對象在傾聽著。

從我的角度來看《偽裝成獨白的愛情》,有兩大主題吸引我:愛情與友情的辯證、社會階層與文化的攻守。書中五位主要角色:彼得是富裕的布爾喬亞,偽裝成獨白的愛情-角色關係瑪莉是彼得的第一任妻子,茱蒂是彼得家的女傭而後成為他第二任妻子,鼓手艾德是茱蒂離婚後的男友,冷眼旁觀的作家拉札爾是彼得的好朋友(旁邊的人物關係圖,實線是友情線,虛線是愛情線,為何虛實要這樣界定?拉札爾等一下會告訴我們)。他們的愛情與友情彼此糾扯著,各自的獨白陳述不同的立場,從中我們可以找出呼應題旨的線索。

我先生(彼得)是如此地遠離我,讓我覺得他似乎到另一個國家去生活了。我並不會驚訝如果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從隔壁房間來的一封他的信。(p.57)──瑪莉的獨白

我感到非常同情他(彼得),他在一間像在手術室般消毒過的房間裡長大。我有一種感覺,一個男人在這一類環境中給養育成人,是無法變成一個健康又完整的人……而只不過是很像而已!(p.361)──茱蒂的獨白

所有的女人當她們陷入戀愛中時,都會帶著點女巫的成分。(p.260)──彼得的獨白

友情,是比愛情更加細緻又複雜,是一種最強烈的人類情感……是真正公正無私地。女人是不瞭解這個的。(p.144)──拉札爾的獨白

「儘管帶我回家吧,骯髒的下等人。」(彼得語)
我抓著他(彼得)的腋下,我們就這樣走向出口。我們像兩個老朋友般地走著,以那種只有在兩個曾和同一個女人上過床的男人之間,才能夠有那種深刻的信賴。因為,你看,這才是真正的民主。(pp.573-574)──艾德的獨白


我重新剪貼他們各自的獨白,胡亂拼湊一番,會產生上面這種特有的興味。這本多視角多聲道獨白小說的有趣或許就在這裡吧,除了內容、情節和雋永字句中所得的收穫外,還有出乎意料的形式上的新鮮。

同樣的,在呼應社會階層與文化這個主題上,也可以看到連篇的例子:

我是一名藝術家,只是我沒有找到我的藝術形式。(p.13)──彼得的獨白

我們是看守者。最最困難的是去保留住某種東西,而不是去征服它,又或者是去摧毀它。(p.143)──拉札爾的獨白

藝術,在它的最深沉與祕密的本質裡,在每一個藝術家的靈魂裡,只不過是一種遊戲的本能展現。(p.238)──拉札爾的獨白

只有你接受文學就如同一場決鬥的想法,以一種準備要傷害或是去受傷害的人的靈魂狀態,去論戰,去說服或者被說服,而之後,在你非常珍視你所學到的,你將利用它來為生命或工作建造某種東西……(p.258)──彼得的獨白

如今擁有文化自覺的那一類的人已經熄滅了。人們只會擁有一些意識,而不是同樣的東西。文化是一種經驗……一種持續的經驗,不斷地,就像太陽的光芒。意識只不過是一個零件而已。(p.460)──拉札爾的獨白

美麗的人將會被懷疑地看待。就像是有才能的人一樣,而有個性的人也是。……美麗會被視為是一種挑釁。天才是一種煽動的形式。而個性則是一種侵害!……因為現在他們來了(文化庸俗者來了)……(p.486)──拉札爾的獨白

不過文化這種東西,如今連這個也必須要有,為了身分地位。我不瞭解為什麼人們在接近文化時會這麼焦躁不安,因為它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它全都在巨大的百科全書裡,只要從書架上抓出一冊,它就在那裡,文化。(p.565)──艾德的獨白

如果仔細蒐集各人的獨白,漸漸會拼出一幅以布爾喬亞這個階層為中心的社會樣貌,然後勾出各個角色所占的位置:

彼 得:布爾喬亞(秩序與文化的看守者)
瑪 莉:小布爾喬亞,仿布爾喬亞(會因為選購椅套的配色「不對」而被真正的布爾喬亞罵)
拉札爾:波希米亞式的布爾喬亞
茱 蒂:勞動階級,嫁入豪門成了偽布爾喬亞(只是為了錢)
艾 德:勞動階級,移民美國成了新時代的中產階級,反布爾喬亞(某種程度是舊秩序文化的破壞者)

讀完小說再看看眼前的世界,會覺得有意思,布爾喬亞在現今的社會中或許並沒有消滅殆盡,它以某種神祕的形式延續了下來,偶爾在你我身邊浮光掠影般閃過。(這怎麼有點像鬼片或怪獸災難片的結尾!)


誰在談這本書
20071201《網路與書》 2007年12月文學類首選書(文/駱以軍)
20071231【熱天午後】 最後一個布爾喬亞──讀桑多‧瑪芮的《偽裝成獨白的愛情》(文/成英姝)
20080103【熱天午後】 現在讀也不遲,2007推薦書單(文/成英姝)
20071216《聯合報》  布爾喬亞大觀園──評《偽裝成獨白的愛情》(文/何致和)


延伸閱讀
《餘燼》,桑多‧馬芮/著, 汪芸/譯,大塊文化,2006年1月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桑多‧馬芮/著,林玉緒/譯,大塊文化,2007年11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s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