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我和小毛在學校咖啡館聊天,她想搞一個圖像小說的讀書會,我聽了覺得有意思,但我們聊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都在談童年往事,一直沒進主題,因為瞎聊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彼此的交集。
我們小時候都住在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公園,是被違章建築群和眷村填滿的街廓),我們念同一所小學,在仁愛路那邊的幸安國小,她低我幾年級,我們既不青梅也不竹馬,或許這樣的交集微不足道──只有在放學回家時都從學校南門出來順著信義路31巷走回家,對我來說,已經很寶貴了,這個時空走廊乘載著我小學六年不可計數的資訊,讓我們的聊天成了一種回憶的三角測量。
聊著聊著便浮出一個個畫面,陳舊卻活跳跳的──巷子沿路有生意人手上端著匍匐在桑葉堆中的蠶寶寶等我們買,過去幾步有賣一種馬賽克貼紙拼貼畫(現在想也不曉得有什麼好玩的,真正感興趣的童玩是在隔壁巷子賣)……
某天放學我們都目睹了這條巷子上發生的著名血案後的封鎖現場,但我們的年紀還沒能夠真正體會恐懼,也不知道凶手可能就站在我們旁邊,那時代還沒有偵探柯南的漫畫來啟蒙,長大後在推理小說中才知道凶手有徘徊現場的習性……
小毛住在這條巷子頭,我則要越過信義路,我通常會在對面56巷巷口閒晃,那裡有熱鬧的市集,那個時候的我還不致於會逛到左近的舊書店(這家聽說是後來的舊香居前身)看書磨去太多時間,通常買了巷口的生煎包就邊走邊吃,慢吞吞往東走回家可以晃蕩十來分鐘,可是夏天的話就會不過馬路而從信義路建國南路口的十信(就是後幾年發生擠兌案的)這邊走,因為十信旁第一枝電線桿下有個仙草攤特別好喝,仙草切得如米粒般細緻,用淺的青陶碗盛著黑黝黝的冰涼糖水,那種碗很厚實,小時候手勁差端著端著仙草會像小蝌蚪似的顫動著香氣,我可以一口氣喝光光,夕陽貼在背後催促我趕快回家,這一刻,那種奇妙的偷歡快感真的是小時候才會有……
建國高架橋那幾年正在興建,我看著自己在芭樂巷旁的老家被拆毀,豎起了又大又粗的橋墩,再後來大安森林公園開建,我的同學們一一被趕出了違章爛房子,56巷巷口那攤世界好吃的煎包也絕了跡……
小毛與我的雙向回憶讓我的童年畫面中原本有些破碎的東西漸漸織補起來,包括了具像的和抽象的,為我的童年敘說了一種更新的版本,儘管仍然毛邊參差。
於是我們進了主題,畫面──不就是圖像小說的主要敘事工具嗎?以這麼直接的圖像來閱覽小說會有什麼樣的互動,讓人很期待在圖像小說讀書會中可以聊出些什麼東西。
那麼就結盟吧,我們說。
今年我們在學校咖啡館推出這兩種小說閱覽形式的讀書會,一個月我跟大家「讀文字小說」,隔月小毛再與大家「看圖像小說」。讀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多層次地隨興接讀,一塊來解放小說的閱覽形式。
2009年一塊讀小說讀書會「1+1」書單,請見下表。歡迎大家,自由報名。
一塊讀文字小說 4月4日《過於喧囂的孤獨》 5月30日《明騎西行記》 7月25日《情色度假村》 9月26日《帶走月亮的女孩》 11月28日《飢餓之路》
●詳細介紹與報名請見書單網頁 |
一塊看圖像小說 4月25日《歐赫貝奇幻地誌學》 6月27日《幻獸圖鑑!》 8月29日《牡蠣男孩憂鬱之死》 10月31日《被子》 12月26日《吉米.科瑞根:地球上最聰明 ●詳細介紹與報名請見書單網頁 |